- 新闻中心NEWS
- 中小药企研发再获资助 申请专利可获50万元资助
- 2009-10-29 浏览:2797 来源:本站
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时间:2009-10-29
除在贷款、融资、财税等方面享受政策优惠外,中小型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将再获资助:中小企业向国外申请专利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助。
日前,国家财政部出台了《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就此办法,国家知识产权总局还召开了全国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工作会议。
缓解资金紧张
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办法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内申请人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自主创新成果。
关于此次申请所应具备的相关条件,《医药经济报》记者咨询了国家知识产权总局,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内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出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受理局的专利申请都可以申请该专项资金。
中小企业或科研机构向国外申请专利,面临的首要困难是资金问题,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黄民透露,向国外申请专利,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也是国内中小型企业或科研单位难以承受的。
而由于缺乏专利保护,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或悄然流失或被别国注册了专利,如青蒿素就成为了外国的专利。黄民认为,如光靠科研经费,科研单位或一些中小型企业很难一下承受如此大的投入,使得一些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该办法的出台对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专项资金初定的年度金额为5000万元,在申请阶段和授予权力当年起3年内的官方规定费用、向专利检索机构支付的检索费用,以及向代理机构支付的服务费都可获资助。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就意味着对一个专利项目进行一次资助后,3年内都可能延续这种资助。
作为医药产业内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已在闻风而动了。正在积极准备申报的广东天普生化医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侯永敏博士表示,虽然5000万元对于开发一项新药的意义并不大,但一旦获得资助,专利申请本身所需的费用就可以减免,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链紧张。企业自主研发,政府政策引导扶持,这种国外流行的方法国内企业也可以借鉴,尤其是对于刚创立的企业而言,创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扶持,企业很难走下去。
核心技术成难点
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黄民表示,《办法》主要是鼓励国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积极申请国际专利。
《办法》指出,专利申请应符合6个条件中的其中一项,这6个条件为:有助于发挥我国产业优势,具备国际竞争力;有望开拓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专利技术产品预期在国际市场容量大、前景好;有助于我国优势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有望构建专利池、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符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求导向,有助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站上可以看到,2008年我国申请的国际专利共7000多件,排名第六,与美国、日本等专利大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制药领域,真正具有独创性、核心技术高的专利并不多,唯一有独创性的是中药,但中药一旦公开秘方就会造成秘方流失,申请国际专利的可能性也不大。”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认为。
而另一方面,“由于中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有限,令中药申请国外专利更是难上加难。”广东一家中药企业的负责人坦言,“虽然在国内有申请专利,但并不打算向国外申请。”
而要符合上述6个条件之一,专利申请要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在此次资助中受益可能性最大的”,许铭认为,“尤其是近年来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园区内兴起的一些生物医药中小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直以来,我国西药、生物医药、医疗企业等高附加值产品获得的国际专利都比较少。此《办法》对于扭转中小型企业重生产轻研发的观念,对我国以高技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许铭补充道。
新药研发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黄民认为,合作开发是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或科研单位较为可行的办法,但前提就是通过PCT申请,这也是获得外资企业药品技术转让的重要砝码,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PCT申请,不仅能保护国内市场,还能走入国际市场。就生物医药来说,目前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较小,主要市场还在国外,现在我们正在研发的一些产品,待技术成熟后,也会考虑向国外申请,黄民说。
而作为企业代表,侯永敏则坦言,获得国外专利是国内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对药品定价也是好事。(记者 李雨茵)- 上一篇:医保基金扩容 明年市场增幅将达2000亿 下一篇: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